欢迎您访问中国企业水利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
  •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行业信息
    • 协会动态
    • 通知公告
  • 技术专题
    • 成果推广
    • 技术交流
    • 标准规范
  • 专家观点
    • 政策解读
    • 名家讲座
  • 专题活动
  • 会员风采
    • 企业展示
    • 产品推介
    • 会员动态
  • 下载专区
  • 关于协会
    • 分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联系方式
    • 协会风采
首页 > 技术专题 > 技术交流 > 正文

信息化技术在城市排水防汛调度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调度阶段和总结阶段!

添加时间:2024-02-02 09:08:06 作者:智慧水务与传感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城镇内涝防治系统,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超出源头减排设施和排水管渠承载能力的降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从雨水雨量监控显示、源头减排设施管理、排水管渠设施管理、排涝应急调度以及运行维护几个方面进行城镇内涝管控。


微信图片_20240202090824.png

01

准备阶段


汛期前的准备工作内容包括数据资源展现、仿真分析、灾前预警、智慧防涝管控平台搭建、城市易涝点分析、建立智慧防涝管控平台、内涝隐患排查、预案制定、内涝预警系统升级、预防措施落实、培训和演练。


-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水文、气象、地理等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库,并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现数据,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决策。 


-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排水系统的仿真分析,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排水效果,评估现有系统的性能。 


-基于搜集到的数据和模型分析结果,进行灾前的预警工作。根据预警结果,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应对准备,减少灾害损失。 


-集成各种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城市内涝点水量水位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送。


-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城市内部的易涝区域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出现内涝的重点区域,以便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


-利用远程视频监控、遥感技术、信息化勘探技术、无人机、无人船等技术手段,对可能导致城市内涝的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根据分析和评估结果,制定内涝防治的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方案,确保在发生内涝时能够迅速响应和采取措施。 


-对现有的内涝预警系统进行升级,结合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便更好地应对内涝风险。 


-根据预警和分析结果,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清理排水管道、加固堤坝、加强泵站运维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内涝防治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内涝灾害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应急工作的高效进行。




02

调度阶段


① 灾情监控与传送:利用城市内涝模型和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灾情发展过程中的水位、水量、降雨等数据,并将数据传送至防灾指挥部门。


② 动态热力图展示:基于城市人员、车辆等数据,结合内涝模型的推演结果,生成动态热力图,展示灾前发展的情况。


③ 资源分布情况确定:利用信息化技术,收集和整理可利用的资源信息,包括救援队伍、抢险设备等,确定资源的分布情况。


④ 指挥决策辅助:通过信息化技术提供的实时数据和动态信息,辅助防灾指挥部门的决策过程。指挥部门可以根据灾情监控、资源分布情况等信息,制定合理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方案,提高指挥调度的效率。


⑤ 联动调度与协同合作: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联动调度和协同合作。




03

总结阶段


内涝结束后,可以进行以下工作以完善城市内涝模型和排水管理体系


① 灾情统计与分析:利用内涝前后各信息化系统和传感设备所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灾情统计和分析。统计灾害损失,包括受灾范围、受灾人口、损失财产等,为灾后的评估和修复提供依据。


② 内涝模型参数调整:根据内涝事件的发生和实际灾情统计数据,对内涝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


③ 数据更新与模型修正:将内涝前后各信息化系统和传感设备所收集的数据信息用于更新模型的输入数据。同时,根据实际灾情数据对模型进行修正,修正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不足,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④ 建立排水管理体系: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形成对排水工厂的养护及改造建议。通过有效的排水工厂管理和适时的改造,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抗灾能力。


⑥ 数据对比与建议形成:将内涝事件后城市管理的全面信息与内涝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和变化,形成针对城市管理的建议。




上一篇:【EEH研究论文】河海大学陆光华教授团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明教授团队:中国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赋存及生态...
下一篇:全面认识生物脱氮全过程及原理
  • 相关链接 /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29337号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平路84号
邮箱:P980824@163.COM
电话:010-60777307
传真:010-60777370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