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企业水利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
  •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行业信息
    • 协会动态
    • 通知公告
  • 技术专题
    • 成果推广
    • 技术交流
    • 标准规范
  • 专家观点
    • 政策解读
    • 名家讲座
  • 专题活动
  • 会员风采
    • 企业展示
    • 产品推介
    • 会员动态
  • 下载专区
  • 关于协会
    • 分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联系方式
    • 协会风采
首页 > 技术专题 > 成果推广 > 正文

磁分离技术安全快速去除水体悬浮物,提升苏州城区河道感官品质

添加时间:2020-10-21 15:15:21 来源:走进水专项公众号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胶体、悬浮物和藻类是造成苏州河道水体透明度较低、浊度和色度较高的主要原因,对于河水中胶体、悬浮物和藻类的去除,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混凝沉淀技术。但是混凝沉淀存在泥水分离时间较长、处理设施占地面积较大、出水生态安全性评价缺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牵头承担的“十三五”水专项苏州项目“河道水环境品质提升技术与示范”课题,开发了磁分离强化絮凝沉淀技术处理苏州城区河道水体。

研究中,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方法获取系统完整工艺参数,使得与传统混凝沉淀和混凝气浮工艺出水SS浓度5mg/L相比,磁分离工艺出水中的悬浮物含量低于检出限(4mg/L);通过磁分离强化将沉淀工序水力停留时间由60min左右缩短至15min以内,占地率可达0.02m2/(m3/d),约为传统混凝沉淀和混凝气浮工艺占地率的30-40%,因此也可以在城区用地条件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应用。此外,课题组开展了磁分离技术出水的藻类增殖潜力研究及生态安全性评价工作,发现磁分离工艺出水较河道原水和传统絮凝沉淀出水具有更低的藻类增值潜力;微藻的生长实验、大型溞的生长和生殖实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结果证实磁分离工艺出水具有生态安全性,研究结果为磁分离技术在实践中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科学支撑。

1.jpg

河道原水、混凝沉淀出水、磁絮凝出水藻类增殖情况

该技术被苏州市水务局采纳应用于苏州市平江河水系河道品质提升工程中,设施规模为5万m3/d,河道水经处理后悬浮物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浊度在3NTU以下,河水透明度由原先的30~50cm提升到120cm以上,从而为河道的生态修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平江片区示范河道水体清澈,水草恢复,感官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得到了苏州市水务局和周边居民及游客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2.jpg

处理前:原水(感官浑浊)         处理后:设施出水(河水清澈)

上一篇:前置反硝化生物滤池处理化工企业生化尾水
下一篇:关于举办《压密注浆桩技术规范》“云课堂”宣贯活动的通知
  • 相关链接 /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29337号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平路84号
邮箱:P980824@163.COM
电话:010-60777307
传真:010-60777370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