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中国企业水利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
  •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政策法规
    • 行业信息
    • 协会动态
    • 通知公告
  • 技术专题
    • 成果推广
    • 技术交流
    • 标准规范
  • 专家观点
    • 政策解读
    • 名家讲座
  • 专题活动
  • 会员风采
    • 企业展示
    • 产品推介
    • 会员动态
  • 下载专区
  • 关于协会
    • 分会简介
    • 组织机构
    • 协会章程
    • 联系方式
    • 协会风采
首页 > 新闻资讯 > 协会动态 > 正文

建设宜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水环境治理分会成功举办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高峰论坛

添加时间:2021-10-25 08:34:08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建设宜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水环境治理分会成功举办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高峰论坛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 2021-10-22 11:56 发表于北京

图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图片


10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组织举办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高峰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顺利召开。会上,中国水利企业协会副会长骆涛、南昌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亮、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会长周付春发表致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年跃刚研究员、河海大学崔广柏教授、东南大学吕锡武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范彬研究员、同济大学杨永兴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旭东教授等十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作了报告发言,百余位行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超、侯立安以视频报告的形式共同参与了论坛研讨。

000.png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副会长骆涛在致辞中表示,农村污水处理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次论坛以“建设宜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主要目的就是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分析新的行业形势,探讨新的治理模式,探索新的治理技术,助推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

1.jpg

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各抒己见,分别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技术、水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重视,政策发展日趋成熟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近年来,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层层落实任务,深入开展整治行动,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在政策法规、资金、资源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践行“两山理论”与绿色创新发展理念。

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污控中心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室副主任闫海红系统梳理了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相关政策的发展变化情况:2004年~2006年为起步阶段,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2007~2014年为发展阶段,引导并鼓励农村污染治理;2018~2021年为强化阶段,逐步加强立法,提出具体考核指标。“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支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的任务与思路,为我国的农村污水处理事业指明了方向。

22.jpg

二、成绩与问题并存,农村治污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十三五”时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样存在诸多亟待解决与提升的问题。

已建成设施的有效利用率有待提高。大规模快速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在提高处理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现实问题,大量的已建成设备、设施由于各方面原因得不到有效利用,或者因不适用于当地的具体情况而无法正常运转。王超院士在论坛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有50.49%的乡镇和58.1%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后期运行维护重视不够,导致处理设施不能稳定达标运行。节能环保、低运行成本、少人工管理等实际需求与处理效果之间难以得到平衡。

33.png

处理模式的选择缺乏适应性。王超院士指出,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方式和排放标准主要是照搬城市,没有深入分析农村生活污水的产生规律、分散程度、环境容量、土地空间、资源利用、经济条件等特点。候立安院士在报告中也提出了标准缺位,技术选择偏离实际需求的问题。如果说,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农村污水处理主要是解决“有无”的问题,下一阶段,在持续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覆盖程度的同时,对于处理模式、技术的适应性与实际处理效果将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相契合的多元化治理模式与思路也将更多地得到发展与应用。

44.png

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平衡仍需探索。上海交通大学李旭东教授在论坛中提到,我国农污治理面临着农田用水需求与污水排放匹配的矛盾,土地的分散经营与污水灌溉集中管理的矛盾,灌溉利用设施缺乏,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等诸多问题。农村污水作为一种分散性的可利用资源,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措施,来平衡“处理”与“资源化”之间的资源配置难度较高,但也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55.jpg


三、因地制宜,治理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

目前,针对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应用场景复杂的特点,多元化的治理模式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将农村生活污水放在环境综合治理甚至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分析其所扮演的角色与相应的治理思路,以系统性统筹思维来逐步取代孤立地解决单一问题,能够更好地协调自然与社会资源,实现人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发展目标。

中国环境科学院年跃刚研究员在论坛中对我国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我国中部省份山西、河南、湖北等抽样调查显示,73.33%为生物处理技术,16.67%为生态处理技术,10%为生物生态组合技术。

66.jpg

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副研究员李云在报告中梳理了我国现行主要的农污治理模式,包括“江苏扬州市黄思模式”、“江苏常熟市平湖模式”、“北京昌平区兴寿模式”,“福建福安市廉村模式”、“浙江省安吉县石岭模式”、高寒地区“辽宁盘锦模式”、“吉林延边金达莱模式”等。同时,提出了充分考虑农村气候环境、排水特征、村庄分布和经济条件,合理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规模、布局和处理模式,使黑水、灰水得到有效治理的治理思路。

77.jpg

东南大学吕锡武教授在会上分享了“与种植业相融合的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耦合治理模式”,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出了“分流制生活污水管网+生物生态组合工艺”、“单户或相邻多户分散处理+尾水就地就近利用+排入生态沟渠或雨水管网”、“灰黑分离模式”三种治理思路。由集中到分散到单户层面进行源头分类,区别化处理,形成了一套处理+利用的生态化系统性治理模式。

88.jpg

同济大学杨永兴教授在会上介绍了以强化型人工湿地为主的生态环境优化集成技术在农村污染水环境修复、黑臭水体治理、以及农村污水治理等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经验,以人工湿地技术为主,辅以生态护坡、河流生境重建等生态措施,面对水环境实际问题综合规划、系统治理,在全国多地的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99.jpg

论坛中,多位企业家也分享了他们在农村治污领域的实践经验,江苏力鼎环保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海周介绍了该公司近年来在农污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力鼎环保研制生产出了一系列的运行能耗低、选型灵活,适用于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在江苏及全国多地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10.jpg

福瑞莱环保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心宝则分享了“离网式污水处理模式”,采用单户、单元式就地收集、就地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就地回用的处理方案。

11.jpg


四、学科交叉融合,污水处理与美丽乡村建设日趋和谐

城镇污水处理厂多采用生化处理的方式,而在农村,为了适应复杂的应用场景,多位专家给出了跨学科融合的治理思路。生态化、与农村景观环境相协调的治理模式受到广泛认可。

122.jpg

年跃刚研究员分享了他在河南信阳提出的农污治理“商城模式”,采用“曝气生物净化塘”措施,融合“稳定塘”、“接触氧化法”与“浅水湖泊草型清水稳态理论”,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契合农村实际情况,低成本、易运管的治理模式。

范彬研究员在报告中着重介绍了农村污水处理的“常熟模式”,提出了用现代化技术振兴4000年田园循环文化的治理理念,将粪尿资源与餐厨垃圾资源统筹利用,采取收集+处理+生态化利用的处理模式,构建资源再生与生态农业联合体。

13.jpg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水环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郑志伟分享了他在人工湿地治理农村污水方面的经验,主要设计目的是对污水进行净化,同时,通过人工湿地提供多重生态服务功能,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55.jpg

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生态市政院副院长张煌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将农村水环境治理措施与景观提升相融合,形成风景秀丽的自然村落风貌。

166.jpg

五、处理加利用,粪污资源化与农业生产生活相结合

2021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稳定推进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低成本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和模式,根据区域位置、人口聚集度选用分户处理、村组处理和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等收集处理方式,推广工程与生态相结合的模块化工艺技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

王超院士在报告分析中指出,我国目前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理念落实不够,全处理思路不符合农村特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河海大学崔广柏教授也提到,农村水环境的治理,不能仅仅是处理、处置,应该是污染控制和资源化并举。

177.jpg

针对农污资源化利用,上海交通大学李旭东教授提出了对策思考,首先要开源,扩大灌溉面积和类型,同时服务农田、林地、绿地、设施大棚等;其次要存续,充分利用田间沟塘空间,用于非灌溉期尾水存蓄,同时配套灌溉利用设施,有条件的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在技术上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资源进行分离,用于碳基复合肥制造与农田灌溉。其资源化利用的总体思路与多位专家提出的治理模式不谋而合。

188.jpg

与会人员表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与资源化利用要结合农村居住区布局分散,人口密度低的实际情况,考虑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环境容量的差异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理技术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问题,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将内在功能和长期效益相结合。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会长周付春总结表示,本次高峰论坛从理论、政策、实践等方面深入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与模式,参会代表与各位专家学者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互动,各位业界同仁之间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沟通,分享了成功的经验和案例,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改善农村污水现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199.jpg

本次论坛由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主办,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指导,江西省水利学会、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南昌水投河海环境研究有限公司、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产业联盟协办,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力鼎环保装备有限公司承办,并获得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电建西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支持。

200.jpg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成立于2018年,旨在搭建政府与企业间的行业发展平台,推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今后,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将竭诚为会员单位提供咨询、合作、交流、培训等服务,助力会员企业蓬勃发展。为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保护事业,为建设生态中国、美丽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论坛的召开恰逢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立足新形势、分析新问题、研究新模式、探索新技术,对于加快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水环境半月谈第四期·城市内涝治理研讨会专题活动通知
下一篇:走进新凤河 谈农村污水治理及流域生态生物多样性
  • 相关链接 /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水环境治理分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29337号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平路84号
邮箱:P980824@163.COM
电话:010-60777307
传真:010-60777370
扫码关注公众号